品味、语言和社交网络
品味、语言和社交网络
品味
一提到音乐就难以避免提到所谓的鄙视链:古典→爵士→摇滚→电子→流行→说唱→喊麦。但似乎并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李如一先生在谈到「センスがある」(有品味)的时候,说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不存在正面自然地稱讚對方『品味很好』並被欣然接受的可能。」虽然不太清楚他的意思是否指中国总体上尚未脱离文人相轻的环境,但就我的身边统计学而言,关于音乐品味的攀比并不少见。
但我总是觉得品味是天生的,或许我们的 DNA 序列和选择性表达已经决定了我们对哪一种和弦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曾经媚雅的心理驱动我去听贝多芬,可是听完了 32 首钢琴奏鸣曲也没找到哪一首能真正的让我感到,像听喜欢的流行音乐一样的兴奋、激动的感觉。可后来开始听 OST 之后,却又从《八方旅人 OST》中找到了那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没玩过游戏,甚至还是在坐长途车的时候,戴着廉价的耳机,从收藏的专辑中随意地点开。但是播到了「踊子プリムロゼのテーマ」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落了下来,那时候似乎理解了在网易云音乐里对冗长的钢协感到悲伤的听众们。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我一样,能有充足的机会去接触、探索接近自己内心真正喜好的音乐。「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拥有过优越的条件」也许他们是刚拿到手机的山区孩童,点开预装在系统里的抖音的时候,就被那些「能令大多数人都喜欢」的 4536251 歌曲困在了推荐算法中。但是如果一个人都还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孤勇者》给了他一点生活的勇气,那音乐对他的意义并不亚于能够为钢协感到悲伤的人们。
语言
语言是塑造思维的工具。
ChatGPT 如果解决了所有翻译问题,外语会不会不再作为「获取需要的信息的工具」而是作为「塑造思维的工具」而存在呢?第一天上编程课的时候,老师说,编程语言带来的逻辑思维是很重要的,有的程序员只喜欢和机器交流,因为只有机器会根据你的要求精确地行动。
日语学得不久,比起英语在这一点上更有体会。「君のことが好き」如果用逐字翻译来理解:(我)喜欢你的事情——是讲不通的。好吧,而且这跟「我喜欢霙的双簧管」没有关系,所以它只能通过原文本身来理解。这只是管中窥豹的一角,包括但不限于倒装句、敬语,都在每一次造句、翻译中影响着个人的思考方式,由此来体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实在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
社交网络
即使是社恐的宅宅手机里也会有一两个 QQ 群每天上去发发言。似乎社交是每个人类内心深层都渴望的事物,可是 QQ 群还好,当一个中心化社交网络被建立起来,五湖四海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一双无形的大手伸进来搅拌的时候,这个空间就会因为戾气越来越被人鄙夷。
飞龙说互联网戾气重的原因是不自由,因为压力无处发泄才需要用很多无谓的谐音、形近词来进行自我审查,甚至演化到现在连不受审查的「大便」都要讲成「答辩」——当然有人会说这个只是单纯觉得有趣,可是也许那是被其它同样「有趣」的谐音词所污染得积非成是的大脑觉得的有趣。
回到戾气的话题,看到近几年对贴吧进行的「整治」我头脑里总会想到一些比喻画面:用污水冲刷臭水沟。污水冲刷完毕后,无数的微生物和蛆虫又会继续滋生,还选择性地进化了那些没有适应这个环境的人。
看到一些 985 高校里的杀人、投毒和性骚扰等恶劣事件,也许有的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么高学历的人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然而学识与修养并没有必然关系。在谈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时候,很多人把重心放到了「高考是普通家庭实现阶级跃升的最好的方法」云云的功利方面的思考,却鲜有人真正地讨论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素质上的教育。请读者自查,在小学时期学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自己是否坚定地执行到现在?不愿意下载速度慢而使用迅雷下载 BT;捡到一台手机立刻蒙摄像头拆电池带回家格式化;在被网爆而自杀的粉发女孩的新闻下发出「好似开香槟」的评论。显而易见的道德问题,如果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究竟会怎么做呢?
现在国内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教授过程中,未把其基础内容作为严肃的课堂知识学习,反而将目前而言更为理想的标准作为高不可攀的口号来体会。整个社会都过分崇拜物质主义,甚至当成高高在上凡人不可触碰的“教义”,认为知识能解决一切包括精神层面的问题,认定人的精神部分不过驱动人们行动的凭依。当人以唯物质化眼光来评判一切时,精神上的空虚也就不奇怪了。
————湛蓝De豌豆
不从根本上去提升网民的道德素质(是指他们内心真实地能感觉到什么言论严重了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再多污水冲刷臭水沟,它都不会被净化。有的人对「简中互联网」的批判也是过于笼统的,简中无罪,有罪的是互联网。
顺带一提,这段引用如果结合上文的品味而言,似乎也包含了对「艺术能当饭吃吗?」的批判,因为确实鲜有艺术家是在升官发财有闲情雅致之后才开始搞艺术创作。2020 年中国已经全面脱贫了,以「还没吃饱饭」为由抵制农村人等低收入人群对艺术的接触和学习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你希望为拯救中文和为净化互联网出一份力,请先从在日常生活中拒绝这些不正规的词句开始,或者至少给它们加上一个引号,不是方引号不是弯引号,是中文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