呓语几则 V

呓语几则 V

無關緊要的負面情緒

《歪腦》最後那篇文章的引言跟我最近的想法有些相似,雖然脫離政治,跟原文沒什麼關係,但先寫下來。

也許我們確實在乎太多沒有用的東西,比如尷尬。所謂的什麼「一次外向換來的終身內向」,要努力告訴自己「你回想不了朋友的尷尬時刻,他們也不可能記得你的尷尬」來試圖消除睡前的記憶閃回。我曾經也是這種敏感性的受害者,但現在越來越覺得不影響工作學習外的負面經歷真的 Nothing really matter。

《墮落天使》裏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就算你是一個殺手,你都會有小學同學。」純粹的二極越來越少:不同政治觀念,爲了平和發展讓渡自由的威權主義,或爲了環保民主而對發展速度作出讓步的左派理念只是不停地碰撞共存下去;一場交通事故中的車和橫穿馬路的行人,即使行人有錯在先,也罪不至死;挺過網絡爭議後的網紅仍然在現實中生活;跟你爭吵得互相拉黑的網友也要寫畢業論文,也喜歡在吃火鍋時用筷子夾住烏薩奇拍照發朋友圈。現實不像遊戲那樣,邪惡的魔王必需被消滅。傑克·克勞薩註定要被里昂打敗,否則難道他沒想過,如果戰勝了里昂,他就要維持怪物形態生活一輩子嗎?現實中沒有人是純粹的魔王,人不應該爲了某場戰鬥把自己變成怪物,Life Must Go On,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只要你不是怪物化了,就何とかなる。正如大多數中國人年輕人回首這二十多年,也許只有中高考是真正 matter 的事情。

我想通這一點後,再回顧那些看似尷尬的事情內心就毫無波瀾了,開始跟陌生人 small talk,開始做一些略有危機的嘗試——但往往有驚無險。每當我(看似)自信地講話,交涉,管理時,某個瞬間我代入了內心那個還被尷尬自卑膽小束縛的自己,幻化成在身旁旁觀的小人,看着像被另一個人格進入的「我」的肉體在運作:這樣的虛張聲勢會露餡嗎,假如我失敗了,暴露出真實的我是這樣該怎麼辦。但最後往往順利結束,宛如演着演着成爲了真正的我。因此對最近看的《Ave Mujica》裏 Mutsumi 的身份解離也有些許共鳴——我這是冒名頂替症候羣(Impostor syndrome)嗎,還是踐行了最近的流行語「出門在外身份是自己給的」呢?至少,不再在乎無謂的尷尬情緒,生活確實輕鬆了不少。


呓语几则 V
https://breadkiller.com/2025/03/27/Some-raving-V.html
作者
BreadKiller
更新于
2025年4月5日
许可协议